“懶人經濟”催生速凍食品 行業(yè)每年銷量增三成
超市里速凍食品的銷量近年來持續(xù)快速增長。
香噴噴的手抓餅、雞肉飯、羊肉串甚至油條,只需要加熱幾分鐘就能夠在家吃到,速凍食品越來越多成為年輕人的福音。2014年5月,記者走訪各大超市發(fā)現(xiàn),超市里的冷凍專柜越擺越長,食品從起初的水餃、面點到如今的牛排、肉串越來越豐富。據悉,近年來速凍食品一直保持較高的銷售增幅,年輕人成了主力消費人群。
顧客七成是年輕人
早上起床后,睡眼惺忪的小張從冰箱里拿出兩個速凍包子,放進微波爐,用熱水沖一杯速溶豆?jié){,洗刷完畢就可以享用早餐了。小張是一名80后濟漂,住在與人合租的兩室一廳內,廚房里廚具一應俱全,但是她卻不擅廚藝。由于平時上班較忙,速凍食品成了她應急的法寶,不光是早餐,有時候晚飯也要靠速凍食品?!耙潜淅锊淮鎺装?,就會覺得心慌?!毙埌腴_玩笑地說。
近日,記者走訪省城幾大超市發(fā)現(xiàn),每個超市內都有好幾組長長的冰柜,里面除了速凍水餃外,面點、湯圓、粽子、包子等一應俱全。
在歷山路某超市,90后小高圍著超市速凍食品區(qū)轉了一圈,速凍水餃、狗不理包子、羊肉串、牛排已經裝了半車。她告訴記者,速凍食品做起來很容易,而且口味不錯,像是骨肉相連、羊肉串等放微波爐加熱幾分鐘就可以。小高平時自己會做菜,但是只能做些簡單的品類,而速凍的牛排、肉串等可以時不時地拿來解解饞。
對此,某超市冷柜區(qū)負責人董先生告訴記者,速凍食品區(qū)的顧客七成是年輕人。據了解,尤其是80后、90后一族成為速凍食品消費的主力軍。在超市購物的市民黃女士表示,現(xiàn)在很多年輕人不會做飯,或是太忙沒有時間,就靠吃速凍食品。
品類更新快多達三四百
在不少人的印象中,速凍食品便是速凍水餃。實際上,近年來,新品種層出不窮。董先生表示,2012年以前主打還是水餃、湯圓和面點,從去年開始,牛排等也逐漸增多。
在各大超市的冷凍區(qū),長長的冰柜中,除了水餃、面點、湯圓、粽子等常見的食品以外,還有速凍的手抓餅、油條、雞柳、牛排、羊肉串以及雞肉飯等。記者看到,這些食品主打快捷,無需解凍,幾分鐘就能享用。
“以前可能只有幾十個品種,但是現(xiàn)在能達三四百種,而且更新?lián)Q代也很快?!倍壬嬖V記者。
在歷山路某大型超市內,今年62歲的市民黃女士正在挑選速凍水餃,她說灣仔碼頭是她固定的品牌?!坝袝r候外出不在家時,速凍水餃是家人最好的選擇?!?
“近年來,新品種越來越多,而且更新?lián)Q代也很快?!辈贿^,董先生介紹說,老年人與年輕人的購物習慣差別非常大。老年人品牌忠誠度很高,一般會固定購買某一品牌的產品,年輕人則喜歡嘗試新的品類。
朝陽產業(yè)銷售年增3成
市民郭先生原先在某速凍食品公司工作,“這絕對是個朝陽產業(yè)?!惫壬硎?,速凍食品興起最早大概是2003年左右,2009年左右達到頂峰。行業(yè)發(fā)展引來了不少入行者,因此行業(yè)競爭越來越激烈,不過從整體消費量上看還是在逐年上升。
據三全食品發(fā)布的2013公司年報,全年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36.03億元,同比增長34.4%,預計公司2014-2016年營業(yè)收入增速33.5%、32.7%、35.2%。對此,董先生表示,近年來速凍食品的銷量幾乎每年都增加三成左右。從2013年之后,行業(yè)競爭尤其激烈,這從品種的更新和促銷上可見一斑。據介紹,除了超市統(tǒng)一促銷外,品牌也會開展店內促銷,平均下來基本每周都有,尤其是周末一些品牌會推出試吃、打折等活動吸引消費者。另外,除了幾個大品牌外,不斷有新的品牌進入。
速凍食品剛開始屬于高端消費,董先生表示,相對于那時候的消費水平,速凍食品價格較高。不過,近年來整體價格變化不大,放在貨幣貶值的大背景下,實際上是更便宜了?!坝行┬缕穭偵鲜芯烷_始搞活動搶市場。”董先生表示,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。郭先生認為,該行業(yè)2003、2004年屬于暴利時期,毛利潤甚至能達到100%,不過近年來隨著行業(yè)競爭加劇,利潤也在下降,他表示如今毛利在38%左右,凈利6%左右。
相關鏈接 濟南本土品牌難叫響
在各大超市中,目前速凍食品競爭激烈,除了常見的三全、思念、灣仔碼頭等品牌外,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品牌。然而,卻難以見到濟南本土的品牌?!八賰鍪称沸枰滏溸\輸,其實本土品牌更有競爭力。”郭先生表示,雖然擁有距離優(yōu)勢,但是本土品牌很難比得過大品牌。
郭先生表示,速凍行業(yè)入行門檻并不高,當時吸引了大量企業(yè)跟風進入,不過企業(yè)規(guī)模都不大,在價格戰(zhàn)中根本拼不過“財大氣粗”的大品牌,所以沒過多長時間便退出了不少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省城加工速凍食品的企業(yè)不多,黃老泰是其中之一,不過在超市中沒有見到該品牌的產品。郭先生表示,大型超市門檻很高,一年的進場費就有七八萬元,作為本土企業(yè)很難負擔。濟南多數(shù)本土品牌的速凍食品,只能在小型的門市部或者個人小超市中銷售。
越是如此,越是難以打開銷路,郭先生認為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廣告,三全、思念等企業(yè)每年的營銷費用比本土小企業(yè)的營業(yè)額還要多,實在沒法比。“而對于食品,人們還是很認牌子的,廣告的宣傳很重要。”郭先生正是因為對于本土速凍食品行業(yè)不再看好,才在兩年前退出了該行業(yè)。